<tr id="gs7q7"></tr>

    <th id="gs7q7"><option id="gs7q7"><acronym id="gs7q7"></acronym></option></th>

    1. <code id="gs7q7"></code><code id="gs7q7"><nobr id="gs7q7"><sub id="gs7q7"></sub></nobr></code>
    2. <big id="gs7q7"><em id="gs7q7"></em></big>

      <strike id="gs7q7"></strike>

      <tr id="gs7q7"></tr>
    3. <del id="gs7q7"></del>
      主頁 關于我們 解決方案 主要產品 行業動態 案例展示 聯系我們
      快捷導航
    4. 解決方案
    5. 主要產品
    6. 行業動態
    7. 案例展示
    8.     行業動態 >> 新聞1

      每年兩會,教育都牽動著全社會的高度關切。特別是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教育“大變革”之年:“雙減”“課后服務質量”“家庭教育促進法”“鄉村教育振興”“縣中提升”“五育并舉”“心理健康”“學生安全”“中高考”……基礎教育生態面臨深度重塑。

      作為教育發展的“風向標”,2022年全國兩會,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熱點話題?代表委員們熱議的教育話題又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內容。

      01

      “雙減落地”,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

      關鍵詞:“雙減”落地 校外培訓監管

      2022年,教育部將繼續把“雙減”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推進。各地“雙減”工作也進入落地監管的深水區。在2月15日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將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學校落實“雙減”工作的獨立調查等。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員也將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實施、監管舉措如何落地等方面上來。當前,具體的“雙減”推進規則傾向于高效平穩推進,不宜操之過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關內容將引發熱議。

      劉希婭代表:

      “雙減”讓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學習”

      全國人大代表、謝家灣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重慶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認為,“雙減”給當代教育的推動作用是強勁的、具有時代性的:“‘雙減’給學校、給家庭、給社會突然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家停下來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學習,什么是真正的對孩子們好。”

      02

      保證學校課后服務質量,為課后看護難題破局

      關鍵詞:托管 課業輔導 義務教育階段

      2021年,為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假期、課后看護難的問題,教育部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教育部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并于 2021年7月印發了《關于支持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的通知》。全國多地積極響應號召,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從“有”到“優”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但課后服務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 有教師反映學校將“自愿參與課后服務”與職稱評定等掛鉤,變相強制教師參與。也有家長反映, 校內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選擇性地參加,其不穩定性令家長難以心安。2022年全國兩會中,如何保障校內課后服務質量、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激勵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增強家長參與信心等議題的討論聲量將加大。

      張志勇代表:

      提高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雙減”政策出臺后,如何提升學校課后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水平,是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他建議,提高課后服務經費保障,建立中央與地方政府、家庭合理分擔的義務教育課后服務經費新機制。

      03

      《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亟待家校社協同育人

      關鍵詞:家庭教育促進法 家校社協同 家校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從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該部法律分為六章五十五條,分別從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同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監護人和社會對家庭教育應當承擔的責任進行了劃分和規定。這是繼《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后,又一部教育領域的重磅法規。家庭教育促進法集中體現了“指引”“賦能”這兩個關鍵詞。

      2022年全國兩會中,針對《家庭教育促進法》具體落地環節,各方如何做實主體責任,如何建立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等問題,很多代表委員都發聲關切。

      胡衛委員:

      規范家庭教育指導,避免異化為學科“私教”護身符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衛提出,當下亟需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政監管,以遏制家庭教育培訓市場的失序行為,凸顯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同時要加強對家長的法律政策宣貫和教育工作,真正讓家庭教育指導的職責回歸家庭、回歸家長。

      04

      推進鄉村教育振興,打造鄉村光明未來

      關鍵詞:鄉村教師 鄉鎮寄宿學校

      近些年,隨著社會對鄉村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農村學校硬件條件明顯改觀,但多地鄉村教育面臨“空心化”處境。如何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改善鄉村教育質量等預計將在代表委員中引起討論。輿論認為,振興鄉村教育首先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當前鄉村教師隊伍存在年齡偏大、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要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和入職條件,吸引青年教師并擴充藝術類專職教師。其次,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農村人口的外流,農村學生規模逐步減少,需要依照鄉村教育發展規律,辦好鄉村小規模和鄉鎮寄宿制這兩類學校,把依舊留在鄉村的學生教育好,特別要給留守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劉仲奎委員:

      推進鄉村教育 促進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奎委員認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要逐步提高教師的收入待遇和入職條件,激勵優秀青年從事鄉村教師職業。劉仲奎委員綜合自己的調研、思考,也給出了提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路徑。他認為,綜合性大學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走“小而精”的路子,也可以和當地師范大學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地方師范院校要提升培養精準度,按需培養,補齊基礎教育師資短板,緩解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為鄉村振興輸送大批優秀的師資力量。

      05

      提升縣域普通高中,縮小城鄉辦學差距

      關鍵詞:縣中塌陷 縣中振興

      縣域高中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針對目前一些地方縣中存在的生源和教師流失比較嚴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2021年12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 《“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92%以上,扭轉縣中生源流失現象,縣中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明顯加強。“縣中振興”的路應該怎么走,成為很多代表委員交流討論的話題。

      邵志豪代表:

      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我們已在路上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和東北師大附中這些年一直在踐行對教育基礎薄弱縣的教育幫扶工作。“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縣中困境’,我和很多代表委員也在交流,我們這一代人,有很多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體會更深,”邵志豪說,“一個縣的文化制高點就是縣高中,一個鄉里就是鄉中心學校,如果高中辦得好,那一定就是當地精神文明的高地。如果說高中‘塌陷’了,必然會影響當地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

      06

      保障教師工資待遇,讓辛勤園丁勞有所獲

      關鍵詞: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 教師待遇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中, “確保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提法受到輿論高度關注。輿論對提高教師待遇的舉措表示支持,認為此舉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有觀點認為,教師工資上漲釋放出積極信號,但要特別注意三類教師的待遇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一是艱苦邊遠地區教師,鼓勵其扎根基層地區;二是班主任群體,通過工資報酬彌補其在繁重教育任務中的辛苦付出;三是高職稱教師群體,鼓勵其精進業務,力爭上游。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師待遇、各地如何精準落實“教師工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要求、如何提升鄉村及偏遠地區教師待遇將是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政府工作報告: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

      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是各級政府的莊嚴承諾,更是一條嚴肅的法律底線。各地必須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有關政策部署。要加大中央財政對地方落實教師工資待遇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財政保障機制,提高地方政府保障教師待遇的能力。即便面對困難,也必須迎難而上,不能退縮、推諉。(本部分摘自中國教育報評論)

      07

      加強學校體育,讓健康中國更有未來

      關鍵詞:學校體育 體教融合 強健體魄

      近年來,加強青少年體育,重視體質健康已經在社會形成高度共識,一些積極的效果隨著政策的實施開始顯現。2021年以來,西安全運會、北京冬奧會等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推動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快步發展。202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在頒布20多年后迎來首次大修。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實施學校體育和體教融合改革發展行動計劃。2022年全國兩會中,加強學校體育,促進體教融合改革發展將成為熱點議題。

      張常寧代表:

      建議體育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省統考

      全國人大代表張常寧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促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的內容她印象深刻。她在發言中提到如何加強青少年體質健康,其中包括抓住體育學業水平測試這個突破點,建議在一些地區試點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省統考中增加體育考試,并將該成績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

      08

      學生心理問題能見度走高,家校協同干預引關注

      關鍵詞:心理問題低齡化 心理疏導 家校協同

      心理病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生群體中,特別是抑郁癥低齡化的問題突出,引發社會擔憂。2021年引爆網絡的成都49中學生墜亡事件、江西省九江市11歲小學生被老師指責后跳樓自殺等事件,讓人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斷追問和反思。

      俞敏洪委員:

      建議重視青少年抑郁預防和治療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今年向大會提交了《關于重視青少年抑郁預防和治療的建議》。他介紹,青少年抑郁高發的成因有很多,一些青少年自殺案例也與抑郁癥狀或抑郁癥有關。俞敏洪建議國家層面進一步高度重視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問題,建立教育部、衛健委、團中央等部門聯合行動的機制,形成全社會重視青少年精神困惑問題的氛圍。

      09

      學生安全議題永不缺席,食品安全或成新熱點

      關鍵詞:校園霸凌 校園食品安全 學生安全

      近年來,學生安全問題的關注度一直處于高位。2021年,涉及學生遭受暴力行為、食品安全的事件屢次引發關注。學生安全問題一旦發生,其社會影響較為惡劣。如河南省封丘縣戚城中學營養午餐致學生嘔吐腹瀉,校長哭訴送餐公司“換不動”;安徽省歙縣多名女生在廁所霸凌另一女生等事件引起輿論熱議。

      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角,杜絕校園欺凌的發生。對校園霸凌的治理細則、各地方的創新性治理舉措等將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領域,尤其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對校園霸凌的治理問題。 9月,教育部出臺的《教育督導問責辦法》提出,校園出現霸凌行為,將會直接問責學校,并規定了學校在管理學校霸凌事件中的責任。相信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持續推動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提出如“納入對14周歲以下校園霸凌施暴者的懲治”、被霸凌者心理健康疏導等具體問題對策的討論將成為代表委員的關心話題。

      曹園雅、莫俊文委員:

      社會各界共同防治校園欺凌

      兩位委員建議,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出臺相關規定并實施,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事件;校方要加強普法教育和反欺凌知識科普,指導學生在被欺凌或目睹欺凌時正確的應對措施,并教導孩子們平等待人待事,不恃強凌弱,拒絕任何形式的欺凌,營造尊重、平等、包容的校園文化;以學?;蛏鐓^為基點,組織建立完善的反霸凌社團、機構等,幫助監督與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家長應努力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不讓家庭暴力成為校園暴力的模仿對象;動員和鼓勵心理工作者加入反校園欺凌的組織和隊伍中,為受到校園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咨詢幫助,盡早發現問題并進行合理干預。

      10

      中考普職分流、高考多切口改革,

      均衡發展更具公平性

      關鍵詞:“內卷” 中考分流 高考加分改革

      此前地方兩會有代表委員建議“取消中考后的普職分流”引發社會關注。在2月23日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 普職分流有其必要性,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趨勢,也是我國“十四五”時期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F階段要如何理解和落實“總體保持中等職業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或將成為關注點。

      2022年第五批高考綜合改革將啟動,在“雙減”的大背景下,代表委員對于高考改革的關注點必然會落在反“內卷”、減負的方向上,如怎樣解決教育健康發展的內驅力,更加關注師資力量、課程安排等長線規劃,以更加均衡的目標衡量高中教育并調節高考的評價機制,逐步與“雙減”的精神相吻合。同時,湖南、海南、貴州、云南等省近期更新了高考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如湖南省明確規定,滿足學籍、戶籍與就讀地點“三統一”的考生方可享受加分政策,避免臨時操作加分。2022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將熱議加分政策的落地實施及各項優待政策的變化。

      盧克平代表:

      建議部屬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

      全國人大代表盧克平提出建議,教育部直屬高校應按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分配招生指標。為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盧克平提出建議,應充分考慮各省區市高考人數在全國占比情況,統籌教育部直屬高校招生指標分配,適當減少高校屬地的招生計劃比例,更好發揮“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傾斜力度。

       

      服務熱線

      0311-68051028

       
      河北同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石家莊新石中路377號物聯網大廈17層
      電話:0311-68051028
      郵箱:bigdataass@163.com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23 河北同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備案號:冀ICP備17022489號-1

      熱線電話
      0311-68051028
      加微信好友
      亚洲国产综合91麻豆精品